Nina Simone
她本来想成为一名古典钢琴家,却意外地变成了一位受到几代人爱戴的爵士乐女歌手。她是尼娜·西蒙,今年2月21日,她70周岁。在爵士乐四位歌后中,她是唯一在世的(2003.4.21在法国病逝),艾拉·菲兹格拉德、比莉·赫利黛、莎拉·沃罕分别于1996年、1959年和1990年离世。出身西蒙原名尤尼斯·威蒙,1933年2月21日出生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蒂龙市,她是一个贫苦家庭八个孩子中的老六。贫穷有时注定是忍受苦难,有时又注定会创造奇迹,西蒙四岁就会弹钢琴和管风琴了,当她和两个姐姐站在福音教堂唱诗班的队伍里唱歌时,她还无法确定这一切对她的一生将意味着什么。上世纪50年代初,她考入了纽约朱丽亚音乐学院,有感于尼娜的奋斗精神,也为了鼓励所有贫苦黑人孩子,美国政府从此专门设立了一项“尤尼斯·威蒙基金”。在一个名叫“大西洋城”的爵士乐酒吧里,西蒙找到了她的第一份活——弹钢琴伴唱。1956年,23岁的尼娜有了第一首自己的代表作《我的情人只关心我》(My Baby Just Cares for Me)。1959年爵士乐第一女伶比莉·赫莉黛因藏毒罪病死在狱中。但唱片工业很快就找到了一个合格的替代品,她就是尼娜·西蒙——一位不仅局限在爵士乐领域中的全才型的艺人,布鲁斯、民谣、摇滚、百老汇歌曲、福音歌曲、加勒比海音乐、非洲根源音乐甚至法国香颂……这些风格全部何以从她的音乐里找到。在60年代主流音乐的心脏是摇滚乐,这可能是西蒙唯一不会也不愿意演唱的风格,于是那时的主流乐迷并不对她感兴趣。所以尽管她很出名,但同时也很穷,在酒吧和夜总会演唱仍是他维持生计的主要方式。在纠缠不清的烟雾和酒香中,一些不礼貌的观众会高声讲话甚至哈哈大笑,西蒙的态度无疑是令人难以忘怀的——他会停下演唱,走到喧嚷者面前大声斥责。这已和音乐无关,而是一位黑人女性艺人对自我尊严的恪守。主张与多种风格相匹配的是西蒙变化多端的嗓音。他低沉时让人想起了宽阔的密西西比河岸。从黑暗、阴冷到柔软、甜美,从深沉、缓慢过渡到模糊不清,一切都不知不觉,这里面有踌躇、呼喊、重复、低语和呻吟,她不知为何要将演唱和情感置于一种永远变化之中。她灵巧地弹奏着,留下了神奇的寂静和裂缝,在那一片片鲜嫩易碎的音符下面,她种植着一种稀有的平等,一种定时的优美。当绝大部分酒客自私地陶醉于幻想中的糜烂时,西蒙的手心里却紧紧攥着一大把燃烧着的音符。1963年,一枚炸弹落在了伯明翰一间教堂里,四个黑人孩子成了牺牲品。尼娜为此写了一首歌《密西西比女神》(Mississippi Goddam)。60年代高涨的黑人民权运动使西蒙穿过音乐的荆棘,找到一条宽容的直径,在那个十年里他发行的每一张唱片都在挖凿着那个令人恐慌、令人兴奋的时代的证据,《丝与灵魂》(Silk & Soul,1967)、《去爱某个人》(To Love Somebody,1969)和《尼娜·西蒙与钢琴》(Nina Simone and Piano,1970)等证实了西蒙音乐的根是她作为一个黑人的民权意识。专辑《尼娜·西蒙与钢琴》充斥着对黑人命运的思考和对社会不平等的控诉,西蒙大胆地亮出了自己的政治立场并身体力行地与种族压迫抗争,代表曲目是《我认为今天会下雨》(I Think It’s Going to Rain Today)、《补偿》(Compensation)和《我是谁?》(Who Am I?)。在粗暴的现实中,这位密西西比女神用音乐体现了惠特曼的一句格言:“我就是民众”。感恩到了70年代,西蒙的生活彻底改变了。先是离婚,接下来是贫困和流离失所,因为固执的个性,她总是和唱片公司搞不好关系。1974年她离开美国开始漂泊,巴巴多斯、利比里亚、巴黎、新西兰、瑞士、特立尼达、比利时、英国……时至1987年,人们在电视里看到了一则法国夏奈尔香水的广告,而广告歌人们在30年前就熟悉了——《我的情人只关心我》,它先是轰动了欧洲,然后是美洲,它的演唱者正是已年过半百的西蒙。1991年,西蒙的传记《我对你施了魔法》出版,这位传奇女歌手40年的足迹一行行地显露在远离主流音乐大路的小径上。当乐迷懂得怀旧时,他们也同时学会了感恩。1997年法国美好爵士音乐节、1998年希腊萨罗尼卡爵士音乐节、同年纳尔逊·曼德拉80岁生日聚会、1999年爱尔兰都柏林蓝调音乐节、2000年亚特兰大爵士音乐节、同年费城非洲联合音乐节上,西蒙的身影频频出现,而那时她已是一位花甲之年的祖母级歌手了。她最近一次露面是在2001年8月,接连三天的英国比晓普斯托克蓝调音乐节上,西蒙与爱尔兰民谣巨人范·莫里森在德文郡的阳光下汇合,其场面就像两个任性的老兵在周末夜度假。西蒙说:“我已是个疲惫不堪的女人,若不是为了音乐,我早就离开这里了。”这样诚实的语调虽有些颓废,但绝不沮丧。70岁的西蒙并不是一件残旧的古董,因为她明白年轻的灵魂是证明一个老人仍活着的第一指标。今天,西蒙已被人们称作“灵魂的高级女祭司”;他的身材早已臃肿不堪,然而那专注的神情和目光却让人毫不怀疑,站在舞台上的其实是一座守护灵魂的古老庙堂。作者: JOEY13born:1933.2.21died:2003.4.21